1.黑格爾認為:“舉凡一切人世間的事物——財富、榮譽、權力、甚至快樂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這尺度就會招致沉淪和毀滅”。這句話的哲學意義是()。
A.任何事物的質的規(guī)定都具有不確定性
B.質總是一定事物的質,脫離一定的事物,質也就不存在了
C.度是判斷事物是質變還是量變的根本標準
D.度是與事物的量相統(tǒng)一的界限
2.在工作中防止“過”或“不及”的關鍵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認識事物的量
C.確定事物的質
D.把握事物的度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度這一范疇的意義。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質和一定的量,都是質與量的統(tǒng)一體,反映特定質和特定量相統(tǒng)一的哲學范疇成為度,它是指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圍及其數量界限,是與事物的質相統(tǒng)一的界限。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極限或界限,叫做關節(jié)點或臨界點。關節(jié)點就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比較高界限或比較低界限。度就是關節(jié)點范圍內的幅度,在這個范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突破關節(jié)點,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質和量的統(tǒng)一。因此,認識事物的存在都有度。把握度這一范疇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度是判斷事物是質變還是量變的根本標準。事物在度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范圍的變化,就屬于質變。黑格爾《小邏輯》中的這句話的意思,正是說明了這一點。其次,度又是實際工作中“適度原則”方法的理論依據,通常所說的“過猶不及”,“過”與“不及”的問題,就屬于沒有正確把握度。1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2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3.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的是()。
A.事物的量變和質變
B.事物的量和事物的存在
C.事物的質和事物的存在
D.事物的屬性和事物的存在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質與事物存在的直接同一性。
事物的質就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內部所固有的規(guī)定性。特殊的質就是特殊事物的本身,質與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物質所以存在,之所以是它自己,并于他物相區(qū)別,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質的規(guī)定性。屬性并不等于事物的質,屬性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相互聯系中變現出來的質。量是事物的規(guī)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guī)定性。質和量是事物兩種不同的規(guī)定性。質與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而量的存在與事物的存在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在一定范圍內的數量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事物量變和質變之間是辯證的關系,并不具有直接同一性,表現在: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質變過程中有量的擴張;事物的質變?yōu)樾碌牧孔冮_辟道路,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因此,該題的正確答案選C。
4.《莊子》中有一則寓言:“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痹⒀灾刑N含的哲理是()。
A.質變過程中有量的擴張
B.量變的過程中有部分質變
C.事物的量變在度的范圍內并不能引起質的改變
D.事物的排列方式的改變必然引起質變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量變的表現現形式。
量變同質變相對,是事物運動的基本狀態(tài)之一,指事物在數量方面發(fā)生的變化,即事物在原有性質的基礎上,在度的范圍內發(fā)生的變化,也稱做漸變。它包括數量的增減、場所的變動、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變化和事物功能的變異等形式。量變具有連續(xù)性、平穩(wěn)性等特征。人們日?吹降慕y(tǒng)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都是事物處于量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tài)和面貌。量變的表現形式是復雜的,首先是量變形式的多樣性,即由數量的增減引起的質變和由于構成事物成分的排列次序和結構形式上的變化而引起的質變。其次是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
《莊子》中的這則寓言的意思是:養(yǎng)猴的老人給猴子早上三個芧晚上四個,猴子很不高興,換作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眾猴卻喜形于色。其實,芧并沒有變,總量也沒有變,老人只是改變了一下芧的排列次序,并沒有引起質變。猴子們前后的變化是因為它們沒有看到實同形異的本質。因此本題正確答案選C。
5.部分質變是指()。
A.質變過程中有量的擴張
B.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局部或階段性的質變
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量變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部分質變的內涵。
部分質變分為階段性部分質變和局部性部分質變兩種形式。階段性部分質變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未變而比較次要的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從而使事物的發(fā)展呈現出階段性。局部性部分質變是指事物全局的性質未變而其中某些部分發(fā)生了性質的變化。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6.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資本主義社會從自由競爭到壟斷階段的變化是()。
A.根本性的質變
B.單純的量變
C.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
D.質變過程中的量的擴張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量變和質變的具體表現。
自由資本主義是以自由競爭為特征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中的上升階段,萌芽于封建社會末期,封建社會被摧毀后開始建立和發(fā)展,19世紀70年代發(fā)展到頂點。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資本家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投資、自由生產、自由銷售。自由競爭的結果加劇了資本的積聚和集中,生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壟斷。壟斷組織一旦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基礎,自由競爭就被壟斷所代替。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社會從自由競爭到壟斷階段的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性質,只是在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因此選C。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