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B.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體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統一體
D.人類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類社會關系的總和
"/>
1.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B.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體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統一體
D.人類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類社會關系的總和
2.馬克思說:“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
A.與人的先天生理素質沒有關聯
B.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實踐
C.取決于人的主觀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
3.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
A.勞動者
B.勞動對象
C.科學技術
D.管理方式
4.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
A.剩余價值學說
B.生產價格理論
C.勞動二重性學說
D.勞動力商品理論
5.一本書售價18元5角,這里的“元、角”是()。
A.價格標準
B.價值尺度
C.觀念貨幣
D.貨幣價值
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
A.生產的日益社會化
B.大規(guī)模的固定資本更新
C.國內有效需求的擴大
D.生產集中程度的提高
7.毛澤東指出,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比較基本的根據是()。
A.正確分析中國社會的階級狀況
B.正確分析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
C.認清中國社會的特殊國情
D.認清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8. 1930年5月,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
A.論證了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三者的關系
B.孕育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任務
D.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9.中國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在利潤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統籌兼顧
B.勞資兩利
C.公私兼顧
D.四馬分肥
10.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
A.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
B.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C.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D.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
11.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指()。
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
B.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
C.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D.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12.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是()。
A.實現兩岸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發(fā)展兩岸經貿關系
D.促進兩岸關系良性互動
1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認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屬于()。
A.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
C.不同的經濟制度的范疇
D.不同的生產關系的范疇
1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
A.人民當家作主
B.人民民主專政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人民參與國家管理
15.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
A.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B.加強黨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C.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D.健全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各種不良作風
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6.孫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于行”。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進
D.行先知后
E.行難知易
17.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來看,“畫餅不能充饑”,這是因為()。
A.精神與物質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對物質具有相對獨立性
C.精神不能轉化為物質
D.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1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
A.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容
B.是一個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
C.是社會發(fā)展的目的
D.既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又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因
E.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
19.對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過程分析的意義在于揭示()。
A.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資本運動所采取的形式
B.可變資本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一部分
C.不僅可變資本而且全部資本都是工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的
D.工人的個人消費不過是為資本家再生產勞動力
E.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
20.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A.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批判、繼承和發(fā)展
B.是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
C.是研究價值分配的理論
D.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奠定了理論基礎
E.是隨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科學理論
21.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A.價值便轉化為生產價格
B.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總額與剩余價值總額不相等
C.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高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
D.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低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
E.生產價格的變動不再以價值的變動為基礎
22.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認為正確地理解了這些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這些基本問題是()。
A.革命轉變問題
B.統一戰(zhàn)線問題
C.武裝斗爭問題
D.國家政權問題
E.黨的建設問題
23.在中共八大上,陳云提出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設想,其主要點包括()。
A.以國營經濟為主體,以私營經濟為補充
B.以國家與集體經營為主體,以個體經營為補充
C.以計劃生產為主體,以自由生產為補充
D.以國家統購統銷為主體,以個體經銷代銷為補充
E.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以自由市場為補充
2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表現為()。
A.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B.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C.為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D.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
E.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制度保證
25.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這是因為,發(fā)展生產力是()。
A.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C.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
D.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6.非公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非公有經濟()。
A.在所有制結構中占主體地位
B.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C.與公有經濟可以共存
D.與公有經濟共同推動生產力發(fā)展
E.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27.當前,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容包括()。
A.加強農業(yè)基礎
B.優(yōu)化工業(yè)內部結構
C.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D.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E.實施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促進城鄉(xiāng)共同進步
28.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上海公約”,決定為維護本地區(qū)的安全與穩(wěn)定,聯合打擊()。
A.恐怖主義
B.單邊主義
C.分裂主義
D.地區(qū)霸權主義
E.極端主義
29. 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黨的理論和綱領()。
A.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
B.是不是規(guī)定黨員隊伍主要由工人組成
C.是不是代表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D.是不是代表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是不是規(guī)定有健全的組織制度與嚴格的紀律
30. 2001年10月在中國上海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通過的《領導人宣言》指出,亞太經合組織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
A.自主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
B.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的原則
C.“開放的地區(qū)主義”的原則
D.靈活性與全面性相結合的原則
E.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辨析題(共3題,每題5分,共15分)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1.對于右圖,甲說,這是一只鳥;乙說,這是一只兔。
這表明,人的認識結果是由認識主體決定的。
32.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絕大多數來自農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
3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因此,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經濟行為可以不受道德規(guī)范。
四、論述題(共?題,每題10分,共20分)要求論述緊扣題意,合乎邏輯。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論述過程聯系題意不緊密、邏輯不清晰者可酌情扣分。
34.鄧小平在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中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這一正確評價有何重大意義?
35.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擴大。請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理論和社會主義比較終要實現的目標,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五、材料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結合所學知識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僅簡單復述材料者酌情扣分。
36.以下是關于我國水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國可利用的水資源僅占世界的7%,全國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長江以南的水資源占全國的80%,長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國年污水排放總量為606億立方米,其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缺水的北方農業(yè),采用傳統的漫灌方法,浪費十分嚴重。1998年中國長江等流域發(fā)生特大洪災,表面上是水多了,實質上是森林過度采伐,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惡化,蓄水保水作用減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報》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當人類改造自然能力顯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將自然環(huán)境和物質轉化為經濟效益之后,就往往偏愛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來和根本,演變?yōu)閲摇⒌貐^(qū)、部l門、集團對資源的競相占有,甚至導致總體失控,進而遭到自然界的報復。濫墾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圍墾河湖灘地導致洪水泛濫;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導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顯的例證。
摘自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全國水利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3
20世紀90年代以來,水資源危機日益突出,把海水轉化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獲得廣泛應用。反滲透技術已相當成熟,并有約20年的經驗積累,已成為海水制取飲用水比較廉價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產量已達到2700萬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長率攀升。實施此項工程的不僅有中東國家,還有美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等許多發(fā)達國家的部分地區(qū)。其中美國有一家反滲透淡化廠規(guī)模就達到日產38萬噸。大型海水淡化噸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許多國家其價格與自來水價格相差無幾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國海水淡化事業(yè)進展緩慢,在整個4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經歷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開始研究反滲透技術,1986年建設日產3000噸的海水淡化裝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產5000噸海水反滲透淡化裝置,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造成我國海水淡化進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夠解放,擔心海水淡化技術不可靠,成本過高等等。
摘自《中國化工報》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肅省張掖自古并不缺水,歷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經澆筑了河西走廊的輝煌,而張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稱“金張掖”。但是隨著人口和耕地的增長,近幾十年來,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了。為了緩解水事矛盾,100多萬張掖農民在調整農業(yè)結構的時候,把水的壓力變?yōu)閯恿,以?jié)水為出發(fā)點,選擇節(jié)水而高效的種植業(yè)品種,不僅提高了農民收入,實現節(jié)水與增收雙贏,而且轉變了農業(yè)生產方式,使農業(yè)發(fā)展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比較終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摘自《人民日報》2001年5月22日
請回答:
、俳Y合材料1、2,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原理,分析我國水資源問題的產生原因。(4分)
、诟鶕牧3,分析人們在解決水資源的過程中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矛盾的轉化原理(3分)
、劢Y合材料4,分析人類在應對水資源挑戰(zhàn)的實踐活動中主觀目的和客觀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3分)
37.下面是一組關于經濟全球化方面的資料:
材料1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fā),到處建立聯系。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為開發(fā)電梯新產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國的優(yōu)勢,如在法國制造電梯門系統,在德國制造電子器件,在日本設計電動驅動裝置,比較后在美國組裝。美國福特公司生產的轎車,外國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國制造的協和轎車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
20世紀80年代初至1996年,國際資本流量年均增長率高達20%,遠超過國際貿易約5.5%的年均增長速度。
如同交通工具的改進和鐵路運費的降低曾經有力地推動了19世紀末各國的經濟融合一樣,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通信業(yè)的革命,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絡的迅速商業(yè)化運用,則大大降低了國際間的通訊費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比較大的5叨家公司中已有80%在網上開設網址,已有18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200萬臺電腦連接入網,互聯網用戶達到6000萬人。據一些研究機構預測,2001年全球信息產業(yè)產值將達到3.5萬。5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yè)。
摘自《在動蕩中發(fā)展》
材料2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亞洲和拉美地區(qū)的發(fā)展申國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積極引進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外國資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勵措施促進出口。它們持續(xù)保持了5%-8%的年經濟高速增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實現了由初級產品出口國向制成品出口國轉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1989-1994年,發(fā)達國家的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為3.65%,而發(fā)展中國家為8.59%.其中發(fā)展比較快的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
根據《全球化與中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整理
經濟全球化使美國獲得了巨額的國際資本。過去10多年里,美國始終是全球比較大的資本輸出國,同時也是比較大的資本輸入國。大量的外資凈流入,有效地抵銷了國內私人儲蓄水平持續(xù)下降和巨額貿易逆差的不利影響,對于保持較高的就業(yè)和經濟增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美國保持較低的物價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摘自《世界經濟》1999年第8期
有資料顯示,近幾年來,絕大多數比較不發(fā)達國家除了得到捐贈和多邊經濟援助外,幾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國直接投資。
摘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8期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比較富、的人口和比較窮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現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聯合國成員國中有48個比較不發(fā)達國家,而二十年前僅20有余。
摘自江澤民《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3
各國應加強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經濟全球化達到共點和共存的目的。
摘自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①根據材料1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原因。(3分)
②根據材料2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3分)
③綜合材料1、2、3,說明我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對策。(4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A、 2. B 、3. C、 4. C、 5. A、6. B、 7. C 、8. B 、9. D 、10. C、11. C 、12. B 、13. A、 14. A 、15. C
二、選擇題
16. ACD 、17.DE、 18. ABCDE 、19. BCDE 、2O. ABDE、2l. ACD、 22. BCE、 23. BCE、 24. ABCD、 25. ACDE、26. CDE 、27. ABCDE、 28. ACE、29. ACD 、30. ABCDE
三、辨析題
31.答案要點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2)上述認識差異表明,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是主體獲取、加工、處理客體信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主體自身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知識背景等因素影響著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和重構,從而造成不同的認識結果。
。3)但是,不同主體認識結果的差異有其客觀的根源,歸根到底依然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認識結果受主體的影響,但不是由主體決定的。
32.答案要點:
。1)決定黨的性質的主要是它的理論和綱領。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黨員占絕大多數,大量非無產階級思想侵入黨內,給黨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
。2)但是,黨的理論和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黨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全體黨員,不僅要求黨員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求黨員首先在思想上人黨,指導他們?yōu)閷崿F黨的綱領和任務而奮斗,因而保持了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
33.答案要點: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濟活動要有法律來保障。但是法律無法解決經濟活動中的一切問題,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還需要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遵循誠實、守信等道德規(guī)范,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2)同時,法律的制定及實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標準為基礎的。所以,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經濟行為也要受道德規(guī)范。
四、論述題
34.答案要點:
。1)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當時是一個全局性的、緊迫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2)在撥亂反正中,鄧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指導全黨恢復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又堅決地批評了借毛澤東晚年錯誤從根本上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傾向,強調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丟不得,否則要犯歷史性的大錯誤。
。3)他指出:毛澤東的偉大功勛是永遠不可磨滅的,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毛澤東思想是一個科學體系,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不屬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毛澤東思想,把我們的事業(yè)推向前進。根據鄧小平的這些重要思想,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4)這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政治上、理論上成熟的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擾,統一了全黨思想,激勵著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事業(yè)。
35答案要點:
。1)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們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擴大,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在克服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弊端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過大問題,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2)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在我國現階段有其客觀性。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會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實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便擁有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實行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把調動積極性、提高效率放在優(yōu)先位置,也會使收入差距拉大。
。3)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所以,我們又不能便收入分配差距迂大,國家必須采取對低收入者實行補助,征收累進的收入所得稅等措施,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五、材料題
36.答案要點:
。1)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應當協調發(fā)展,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我國所面臨的水資源問題,直接原因是人們沒有正確協調好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在利用自然資源時沒有同時關愛自然界;而深層原因則是人們沒有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導致各個利益群體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和利用。
(2)解決水資源問題,就是促成矛盾的轉化,便之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fā)展。在材料3中,就是努力將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轉化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人們必須充分發(fā)揮能動作用,積極創(chuàng)造實現轉化的條件,既要創(chuàng)造技術條件,X要創(chuàng)造社會條件,如降低成本、改變觀念等等。
。3)人類實踐活動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實現受到客觀條件及其規(guī)律的制約。面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挑戰(zhàn),人類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遵循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轉變實踐活動方式,以比較少的水資源耗費達到比較佳的社會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37.答案要點:
。1)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動機是獲取剩余價值。當國內市場不能滿足資本增殖的需要時,資本必然向全球擴張。資本無限增殖的本性是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動因?茖W技術進步使國際分工進一步發(fā)展成為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基礎。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推動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2)經濟全球化推動著世界經濟增長,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可能從中受益。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國的地位和處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國從國際資木流動中獲得巨大收益,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仍飽受貧窮落后之苦,世界的貧富差距在擴大。
(3)我國應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的機遇,積極參與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既促進本國經濟的成長,又讓合作方獲得利益,取得互利和雙贏的結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2
2009.04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和全部作用,一億年以前的情況和一億年以后的狀況,都可以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