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
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提出的背景和過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強調,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要使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還強調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鞏固和發(fā)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要為之奮斗的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來,這在我們黨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是第一次。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強調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實現(xiàn)黨執(zhí)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并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我們黨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就是要求全黨同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更加自覺地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fā)展。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全局出發(fā)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fā)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是:(1)從國內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2)從國際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huán)境的各種挑戰(zhàn)和風險的必然要求。(3)從我們黨肩負的使命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實現(xiàn)黨執(zhí)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是:(1)關系到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關系到鞏固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實現(xiàn)黨執(zhí)政的歷史任務;(3)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四、關系到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利條件是:(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比較根本的保證。(2)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xiàn)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我們已經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可以為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質保證。(3)在我國,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4)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并不斷得到鞏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民族凝聚力顯著增強。這些都是有利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較基本的前提條件。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是:“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fā)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xiàn);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
6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tǒng)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lián)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領域和規(guī)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我們要通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chuàng)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7目前,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切實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2)切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3)切實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4)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5)切實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6)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7)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8)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9)切實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治理工作;(10)切實做好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工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09.05
【背景資料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的歷史背景、歷史過程和基本內容 一、2004年9月19......
18
2009.05
六、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 1.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
18
2009.05
五、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 1.2005年10月8日—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18
2009.05
四、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 (一)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
18
2009.05
三、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 1.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
18
2009.05
二、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 (一)2003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際,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