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全國碩士生入學考試中,我政治取得了84分的好成績。我的政治復習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的。高中階段,對政治的認識不全面,學習沒有絲毫興趣,選擇讀理科是為避開政治的“死記硬背”;大一時,學校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必修課,但是基本是敷衍了事,不甚了解。興趣是比較好的老師,在備考中我選擇了政治輔導班,它讓我逐漸認識到政治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它既能給予我們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是決勝考研的必備,具有二重性。從而興趣漸濃,學習也就上路了。
人們對考研政治往往存在兩種片面的認識。
一種觀點認為:政治無非是死記硬背。辯證的看,改論點強調背記,有合理的一面。普遍認為,記憶是理論的基礎!八烙浻脖痴f”誤人之處還在于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習政治理論對世界觀的塑造和方法論的培養(yǎng)都大有裨益,甚至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于考研。
另一種觀點認為:政治理論都是條條框框,接近教條主義。哲學作為一門關于整個世界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學科,表述十分凝練,文約義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囫圇吞棗的時候,以為都是教條,若深入領悟的話,會發(fā)現(xiàn)它字斟句酌,字字珠璣,蘊含豐富。記得一位名人講過,同樣一句話,從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嘴里說出來就沒有從飽經風霜的老年人口里說出來那樣意味深長,富于分量。同樣,一句高度抽象的原理,某些人看來干癟癟的,乏味的;而在另些人眼里,奉為人生的真知灼見,智者叮囑。
分析以上兩種的對于錯,有助于我們澄清認識,既看到政治復習的應試性,又重視它的哲理性,從而使政治復習告別單調、乏味和遠離生活,開創(chuàng)一條寓悟于背,學以致用的新途徑。
政治備考意在高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脫離這個而大談特談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將是何等的滑稽和迂腐。如何獲得高分,我想談談自己的做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選擇好的輔導書是成功的第一條件。如今考研的書魚龍混雜,良莠難分,容易上當,一些同學因選錯了書,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提醒大家不要輕信封面上的自我標榜,什么這經那秘籍等。
多讀勤背,日積月累。我請教過一個政治考了近90分的同學的“秘籍”,就是多背記,多領悟,多聯(lián)系實際。他用的那本北文的輔導書,被前后認真研讀了6遍。事實勝于雄辯,你還猶豫什么呢?
研讀歷年試題。學會答題。政治主觀題失分主要是因為:答得不全面,不準確,沒有踩到點上。解決方案有二,其一,認真研究考試分析上的歷年試題解答,學會答題:其二,好好背記《考試分析》上對考點的解析,這樣你的答題就符合出題者的意愿,還怕得不到高分嗎?當然,我只是給大家提個引子,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借助外智,如虎添翼。時下各大輔導班場場爆滿,異常紅火。但我在北文的輔導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老師們有豐富有益的經驗,接受他們的指導,無疑會讓我們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當然,途徑很多,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出發(fā),做出選擇。
記背的同時,若能運用考研二重性規(guī)律,多加理解,多聯(lián)系實際,復習將變得趣味盎然。此中妙處,難于君悅,這里我拋磚引玉,說幾點自己的心得。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觀點和方法。認真學習,反復領悟,對我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有大的裨益。先說唯物論吧,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客觀實在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物質是多樣性和一元性的統(tǒng)一。什么是物質?物質就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萬物萬事,如,水火土,原子分子,人際關系,國家政黨等等。這個原理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其他什么事情出發(f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清自己本身這個比較大的實際。在我選擇報考學校的時候,我就反復的思量過自身的特點,喜邏輯,厭數字,好抽象,厭具體,豐論述,欠運算等等,所以我選擇了一所能讓自己揚長避短的學校。
辯證法教會了我們辯證的、一分為二的、全面的、具體的、歷史的看問題和觀察世界,矛盾規(guī)律是其核心內容。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兩面性,靜與動、生與死、長與短、熟悉與陌生等等。矛盾的兩方面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tǒng)一,在一定得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認識了這個道理,對考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挫折就能一分為二看待,創(chuàng)造條件,化困難為積極因素。由于考研中學習任務重,忽視了身體鍛煉,結果,10月份到11月份間感冒了好久。困難已經出現(xiàn),矛盾已經出現(xiàn)。怎么辦?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創(chuàng)造條件,轉化矛盾,我選擇了每天清晨六點起床,運動40分鐘,寒冬料峭,踏雪而動。這項計劃一直堅持到考研前。效果喜人,驅除了感冒等癥狀,精神也便變得充沛起來了!考前12月份的時候,好多同學選擇放棄考研留校了,我心里也掙扎過,但比較終我選擇了堅持,調整心態(tài)巋然不動,吃得香,睡得著。
政治的另一塊就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關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經實踐檢驗的正確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鄧小平認為,其核心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理解了這12個字就抓住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如果你認為就是12個字而已,那就顯得很膚淺,很幼稚了。這12個字,言簡意賅,文約義豐,內涵豐富,堪稱政治斗爭的法寶,堪稱人生哲學的精髓。我感受比較深的就是“獨立自主”。一個人外地考生,通過某種途徑認識了一些老師,多次找老師,結果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相反,我的一個同學,在農村的家里備考,既沒有上輔導班,也沒有找老師,刻苦學習,勤奮鉆研,成績考得也不錯,明年準備出國。佛陀說,舍棄一切依賴心,你就會成功。一般來說,考研必須扎扎實實依靠自己的勤奮而取勝,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第二條途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佳姓尉拖癯蓭X,只有換不同的角度,才能領略到其無限魅力。上面的文字是我考研中對政治復習的一些切身感受,可能僅是成嶺一角,我愿意與大家繼續(xù)探討其中妙處!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