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成人_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_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_人妻少妇88久久中文字幕_我们每天将为您更新黃色三級三級三級免费看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2考研專業(yè)課中國教育史熱門背誦資料(4)

來源:跨考教育 時間:2011-12-27 11:49:41

  十、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與教育方針的變遷——(1)黨化教育:1926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闡述了“黨化教育”的涵義,所謂“黨化教育”,就是在國民黨指導之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眾化”、“科學化”、“社會化”;(2)“三民主義”教育宗旨:1928年,中華民國大學院第一次全國會議決定用“三民主義教育”來替代“黨化教育”;1929年3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三民主義”教育宗旨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fā)展國民生計,延續(xù)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fā)展,以促進世界大同。”;(3)“戰(zhàn)時須作平時看”的教育方針: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的1937年8月,國民政府提出來“戰(zhàn)時須作平時看”的教育方針,包括①“一切仍以維持正常教育”,強調維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②為“適應抗戰(zhàn)需要”和“符合戰(zhàn)時環(huán)境”,訓練培養(yǎng)抗戰(zhàn)所需要的各種專門技術人才;③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教育;這一方針政策是一項并不短視的重要決策,它即顧及了教育為抗戰(zhàn)服務的近期任務,也考慮了教育為戰(zhàn)后國家建設重建和發(fā)展的遠期目標,使得教育事業(yè)在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仍能苦苦支撐,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區(qū)還有所發(fā)展;

  2.教育制度改革——(1)大學院和大學區(qū)制的試行:1927年6月,國民黨教育行政委員會仿照法國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設中華民國大學院主管全國教育,地方試行大學區(qū),任命蔡元培為大學院院長,公布了《中華民國大學院組織法》和《大學區(qū)組織條例》;(2)“戊辰學制”的頒行:1928年中華民國大學院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以1922年學制為基礎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華民國學校系統案》,即“戊辰學制”。“戊辰學制”分組織和系統兩部分,提出了根據本國國情;適應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學科標準;謀個性之發(fā)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縮之可能等七項原則;

  3.學校教育發(fā)展——(1)初等教育:分為三個階段①1927-1937年是初等教育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時期,教育建設實行法制化②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時局動蕩中仍能維持一定發(fā)展③抗戰(zhàn)勝利后,受到扼殺;(2)中等教育:分為三個發(fā)展階段1在統治的比較初十年里,通過一系列中等教育法規(guī)的頒布,保證了中等教育的發(fā)展2抗戰(zhàn)時期由于采取“抗戰(zhàn)救國”方針,中學數量增長較快3抗戰(zhàn)勝利后,全國中學的數量達到比較高點;(3)高等教育:①前十年可以說是穩(wěn)步發(fā)展,逐步定型②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的一般時期里開始下挫③到抗戰(zhàn)勝利后,大學學校和學生數量都達到比較高點;(4)抗戰(zhàn)時期的學校西遷: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保存國家教育實力,國民政府將沿海地區(qū)不少著名大學西遷,到1938年底共有55所高校西遷;

  4.學校教育的管理措施——(1)訓育制度:是國民黨政府在學校里進行常規(guī)政治思想教育、進行管理的基本組織形式,在中等高等學校中均設有訓導處或訓育處,由訓導長或訓導主任一人負責,他們必須是國民黨員,在訓育員的幫助下領導各年級的導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2)中小學校的童子軍訓練:童子軍是一種使兒童少年接受軍事化教育訓練的組織形式,于民國初年傳入我國,1928年5月,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通過《中國國民黨童子軍總章》,規(guī)定凡12-18歲之青少年皆須入伍受童子軍訓練。1933年10月,中國童子軍總會籌備處公布《中國童子軍總章》,其中規(guī)定中國童子軍“以忠孝仁愛和平為訓練之比較高原則”,以“智、仁、勇”為教育目標。1934年11月1日,中國童子軍總會正式成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強調童子軍活動為戰(zhàn)時需要服務;(3)高中以上學生的軍訓:始于 1929年規(guī)定高中以上學校除女生外均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科目,將軍訓作為完成學業(yè)和升學的必要條件;(4)中學畢業(yè)會考:國民黨教育部于1932年5月公布《中小學學生畢業(yè)會考暫行規(guī)程》,1932年12月公布《中學學生畢業(yè)會考規(guī)程》,1934年4月又公布“師范學校學生畢業(yè)會考規(guī)程”該制度一直實行到1945年;

  十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

  1.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形成——(1)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①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明確提出了蘇維埃政權的教育方針:“工農勞苦群眾,不論男子和女子,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國民黨的三民主義教育”;②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更具體、明確地表述了蘇區(qū)教育的根本方針:“在于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大眾,在于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zhàn)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于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于使廣大的勞苦群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2)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政策:①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zhàn)線”政策②“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的政策③“實行生產勞動”的教育政策4“民辦公助”的政策;(3)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方針:“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2.干部教育——(1)干部在職培訓:1931年之前主要以隨營學校、教導隊和短訓班的形式進行,干部學校出現之后類別更豐富,實施更規(guī)范,多按系統、分層次進行;(2)干部學校教育:著名的有馬克思共產主義大學、蘇維埃大學、紅軍大學、中央農業(yè)學校、中央列寧師范學校、高爾基戲劇學校等;(3)“抗大”:①1936年在陜北瓦窯堡創(chuàng)辦,原名“西北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遷延安。從西北抗日紅軍大學到抗大,總校先后辦了8期,同時還辦了12所抗大分校,培養(yǎng)了20多萬軍政干部,1945年10月遷往東北,組成東北軍政大學;②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由毛澤東1938年提出;③抗大的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④抗大的教育宗旨是“以訓練抗日救國軍政領導人才為宗旨”;⑤抗大的學風是“理論聯系實際”、 “少而精”、“理論和實踐并重”、“軍事與政治并重”等;⑥抗大的課程有思想政治課(理論學習、中共黨內斗爭的文件學習、群眾性的自我教育、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等)、軍事課、實際戰(zhàn)斗和生產勞動等;⑦抗大的教學方法由啟發(fā)式、研究式、實驗試和活的考試等等;

  3.群眾教育——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其組織形式主要有冬學、民校(民眾學校)、夜校、半日校、識字班(組)、讀報組,以及劇團、俱樂部、救亡室等,其中冬校和民校適應分散的農村群眾和生活實際,是比較受歡迎、比較普遍、比較廣泛的社會教育形式。在興辦冬學、培養(yǎng)師資的同時,各根據地還積極組織編印了課本,如《識字課本》、《日用雜志》、《莊稼雜字》等。

  4.普通教育——(1)蘇區(qū)的小學教育:學制五年,前三年為初小,后兩年為高小?箲(zhàn)初期,各根據地初小較多,高小較少。針對不同的對象還分為全日制和半日制;(2)抗日根據地的小學教育:鞏固地區(qū)的小學和蘇區(qū)相似,學制五年,前三年為初小,后兩年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稱為完全小學;游擊區(qū)和近地區(qū)的辦學形式有“游擊小學”和“兩面小學”等形式;小學的課程除了形式上照顧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之外,尤其重視政治思想教育和生產勞動;(3)解放區(qū)中小學教育的正規(guī)化:標志著教育開始有意識地從為革命服務轉移到為和平建設服務,主要指中等教育的規(guī)范化,實際上涉及整個普通教育,包括三方面①制定長遠的教育計劃,不再像戰(zhàn)時那樣隨政治任務的變化而變化;②普及教育,學制規(guī)范化;③教學內容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降低政治課與直接和實踐掛鉤的課程等;(4)解放區(qū)高等教育的整頓與建設:①辦抗大式訓練班,逐批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②解放區(qū)原有的大學進一步正軌化;③ 創(chuàng)辦新大學;

  5.革命根據地教育的基本經驗——(1)緊密結合當前的中心任務,堅持教育為政治服務:①在教育對象上,堅持“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在民眾教育中又堅持“成人教育第一,兒童教育第二”;②在教育內容上,以革命戰(zhàn)爭所需要的內容為主;③在教育形式上,堅持靈活多樣,以非制度化的教育為主;(2)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①在教育內容上,聯系當地當時的生產和生活實際;②在教育組織形式上,注意適應當時當地的生產需要;③要求學生參與實際生產勞動;(3)依靠群眾辦學:①成人群眾教育群眾自己辦,民主政府給予指導;②普通教育中依靠群眾的力量,普通小學由群眾自己辦理或采取民辦公助的形式;③干部不脫離群眾,盡量考慮群眾工作的實際需要;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fā)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guī)則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7

2011.12

2012考研專業(yè)課中國教育史熱門背誦資料(3)

  六、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1.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1)批判“存天理,滅人......

27

2011.12

2012考研專業(yè)課中國教育史熱門背誦資料(2)

  三、儒學獨尊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m......

27

2011.12

2012考研專業(yè)課中國教育史熱門背誦資料(1)

  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1.學校萌芽的傳說——(1)舜、虞......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