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在考研政治中占的分值較大,由此也可見它的重要性。而這門課程恰好又是考研政治五門課程中較難掌握和理解的一門課。那么作為考研政治中的重點和難點項,考生該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有效復習呢?就此問題,我們請教了考研政治前命題組組長余學本教授。以下是余教授為廣大考生朋友總結的三大高分復習秘訣:
一、復習之初,側重于理解;沖刺階段,側重于記憶。 在復習方法上,要把記憶和理解結合起來復習之初,側重于理解,并作必要的記憶;沖刺階段,側重于記憶,也要深化理解。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點,如基本概念的定義和基本含義,每個基本原理的主要論點,一些重要著作的主要內容,一些主要的歷史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是必須記住的,而且要記得準確。但是,單純靠記憶也不行,還要有理解。這不僅因為政治理論的考查要點內容多,死記硬背難以奏效,而且因為只有理解了才能記得住、記得準確,并且會論證和運用。
二、將全面復習和重點深入復習結合起來進行復習。 在復習方法上,還要把全面復習和重點深人復習結合起來。政治理論試題多,覆蓋面廣,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全面復習,特別是早期復習,對考試大綱列出的考查知識點一定要都復習到,不能心存僥幸,去押幾道題。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還要重點掌握,深入復習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各門課程本身的重點問題,特別是新增知識點中緊密結合實際的一些熱點問題,這在復習后期,需要格外注意。
現(xiàn)在的試題特別是分析題直接考某一概念或原理的越來越少,而把原理寓于事實中,要求考生從對事實的分析中運用原理。如2004年的第31題是一幅漫畫,考的卻是哲學中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原理及其運用。又如,2006年第37題的選做題Ⅱ是一幅所謂三重困境圖。第(1)問考查的是哲學中普遍聯(lián)系的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原理及其運用;第(2)問考查的則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型社會,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等思想及其運用。因此在復習時要特別注意原理的運用和結合實際。
三、根據(jù)各類題型的側重能力進行復習。 此外,復習時還要注意掌握各門學科的專業(yè)術語,分析問題的邏輯層次等等,這也是考試大綱評價目標中所列的要求。根據(jù)不同題型的要求,完整而又準確地答題考試大綱規(guī)定了試卷結構、試題題型及其比例。各類試題題型的主要考查功能、要求不同,各有特點,答題時一定要注意。一些考生不熟悉題型,沒有很好地根據(jù)各類題型的要求和特點答題,雖然復習了,也會出錯而丟分……政治理論考試的要求,總的來說,是要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運用馬克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并體現(xiàn)在不同類型的試題上。具體地說:
選擇題的能力要求,是能準確地再認或再現(xiàn)有關的哲學、歷史、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能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有關范疇、規(guī)律和論斷。
分析題的能力要求,是能運用有關原理,比較、分析和評價某些社會現(xiàn)象或實際問題,或是能結合特定歷史條件及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體材料,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當然,以上是就一般來說的。試題有難易之分,因而測試能力的要求有交叉。測試高層次能力的試題,如分析題,會包含低層次的能力要求,而較難的選擇題,特別是選擇題Ⅱ,可能會包含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這在考試大綱的"基本題型及其主要評價目標示例"中都有例證。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