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一:從大綱“測試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綜合、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來看,似乎備考起來無從下手、無章可循。
因為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所以MBA邏輯考試給人一種復習無從下手,做題無章可循,全憑個人知識積累的感覺。但是綜合分析歷年考題可以發(fā)現,雖然題目的命題千變萬化,但是題目的類型和本質還有解題思路是有章可循的,因為我們常?梢栽谶@些雷同的題目中找到一條解題規(guī)律,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規(guī)律去分析題目和解決題目。因此,做歷年的真題就是為了去更好地理解這些規(guī)律并學會靈活運用。
例1、新疆的哈薩克人用經過訓練的金雕在草原上長途追擊野狼。某研究小組為研究金雕的飛行方向和判斷野狼群的活動范圍,將無線電傳導器放置在一只金雕身上進行追蹤。野狼為了覓食,其活動范圍通常很廣,因此,金雕追擊野狼的飛行范圍通常也很大。然后兩周以來,無線電傳導器不斷傳回的信號顯示,金雕僅在放飛地 3 公里范圍內飛行。以下哪項如果為真 最有助于解釋上述金雕的行為? A、金雕的放飛地周邊山巒疊嶂險峻異常。
B、金雕的放飛地 2 公里范圍內有一牧羊草場,成為狼群襲擊的目標。
C、由于受訓金雕的捕殺,放飛地廣闊草原的野狼幾乎滅絕了。
D、無線電傳導器信號僅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傳導。
E、無線電傳導器的安放并未削弱金雕的飛行能力。
陰謀二:從大綱 “測試考生對各種信息進行相應的推理、論證與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來看,似乎備考只有大量做題,找“題感”。
“題感”是MBA邏輯命題的規(guī)律,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一味做題,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起點。
例2、人的行為,分為私人行為和社會行為,后者直接涉及他人和社會利益。有人提出這樣的原則:對于官員來說,除了法規(guī)明文允許的以外,其余的社會行為都是禁止的;對于平民來說,除了法規(guī)明文禁止的以外,其余的社會行為都是允許的! 槭股鲜鲈瓌t能對官員和平民的社會行為產生不同的約束力,以下哪項是必須假設的?
A、官員社會行為的影響力明顯高于平民。
B、法規(guī)明文涉及(允許或禁止)的行為,并不覆蓋所有的社會行為。
C、平民比官員更愿意接受法規(guī)的約束。
D、官員的社會行為如果不加嚴格約束,其手中的權力就會被濫用。
E、被法規(guī)明文允許的社會行為,要少于被禁止的社會行為。 ‘正確答案’B ‘題型’假設(因果可行) ‘詳細解答’選項B是必須假設的。根據假設的定義:否定選項B,可否定題干推理及結論,F否定選項B:并非“法規(guī)明文涉及(允許或禁止)的行為,并不覆蓋所有的社會行為”等值于“法規(guī)明文涉及(允許或禁止)的行為,覆蓋所有的社會行為”。 再看題干中提出的原則,“對于官員來說,除了法規(guī)明文允許的以外,其余的社會行為都是禁止的;對于平民來說,除了法規(guī)明文禁止的以外,其余的社會行為都是允許的”,即官員的社會行為是法規(guī)明文允許的,而平民的社會行為是除了法規(guī)明文禁止的以外,也即法規(guī)明文允許的。這是因為上述的“法規(guī)明文涉及(允許或禁止)的行為,覆蓋所有的社會行為”,即:不是禁止的,就是允許的! ∵@樣,官員的社會行為和平民的社會行為完全相同,沒有區(qū)別。也就不可能“使上述原則能對官員和平民的社會行為產生不同的約束力”,即否定了題干的結論。所以,選項B是必須假設的。
綜合分析上述三點及例子,對大綱的測試要求從應試的角度作如下評述: 、龠壿嫷幕局R不僅僅是了解,而且是要熟練掌握; 、谒^信息的理解、分析、綜合、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際上就是要求對題干的語段或語句能以邏輯思維去理解,是邏輯基本知識的應用要求,是①的更高層次要求;考試用書 、弁评怼⒄撟C與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是需要大量題目來訓練的,這是因為MBA邏輯的題型比較多的緣故。但選擇題目要經典,題解要詳盡,不要淺嘗輒止,不要偏信無根據的技巧。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511504268
歡迎關注育路MBA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