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成人_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_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_人妻少妇88久久中文字幕_我们每天将为您更新黃色三級三級三級免费看

2010年教師考試第二章中學教育學:第二節(jié)

來源:網絡發(fā)布時間:2009-11-17

第二節(jié)教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一)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論語》一書匯集了他關于哲學、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論。
墨翟(約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愛”和“非攻”為教,重視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使用技術的傳習。認為“親知”“聞知”和“說知”是獲得知識理解的三種主要途徑,強調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道家則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主張加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認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戰(zhàn)國后期,《禮記》中的《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等,有相當豐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蘇格拉底主張通過尋求確定知識來建立價值標準,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問答法來啟迪他人的思想。問答法的步驟是:(1)蘇格拉底諷刺;(2)定義;(3)助產術。來源:考的美女編輯們
柏拉圖的教育學思想散記在他的哲學著作《理想國》一書中。他以“理念說”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學、價值論及知識論的哲學系統(tǒng)。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他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亞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和諧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功能,即服務于社會與服務于個人閑暇生活。
古羅馬昆體良(Marcus.Fabius.Quintianus35~96)的《論演說家的教育》,就是西方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二、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
(一)教育學學科的建立
被人稱為“教育學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J.A.Comenius,1592~1670)在1632年寫成、l657年發(fā)表的《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專著。
(二)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赫爾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被教育史上譽為第一部規(guī)范形態(tài)的教育學,它標志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杜威l916年出版的《民本主義與教育》。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實用主義哲學為指導、以兒童為中心、以經驗為基礎、以活動為主要手段的教育觀念,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經驗的改造和改組,“學校即社會”。
三、教育學的多元發(fā)展與理論深化
凱洛夫(N.A.Kaiipob,1893~1978)主編的1939年出版的《教育學》。這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學。
1956年以來,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B.S.Bloom,1913~ )提出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tǒng)”和“掌握學習”理論。他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每類目標又分成不同層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階梯。
1963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魯納(J.S.Bruner,1915~ )發(fā)表了他的《教育過程》在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學科基本結構”的觀點,強調學習學科基本結構的重要性。
1970年,法國的保爾•朗格朗(P.Lengrand,1910年)寫成了《終身教育引論》一書,提出了“終身教育”(針對學校教育)和“學習化社會”(針對學歷社會)的概念。
自1972年以來,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思想,把系統(tǒng)方法的基本原則,即整體性原則、相互聯系原則、有序性原則、動態(tài)原則,創(chuàng)造性地在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研究中加以具體化。
1975年,蘇聯出版了心理學家、教育家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一書。詳細闡述了他的實驗教學論體系,系統(tǒng)地敘述了學生的發(fā)展進程,介紹了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況,在對教學與學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人探討之后,強調教學應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一般發(fā)展。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