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公務員報考者網上報名的第一天,這次公務員招考與之前有所不同,值得一議。
一是在招考職位要求上,將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非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作了明確區(qū)別,以進一步加強從基層和企事業(yè)單位錄用公務員,提高錄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其中市級機關、區(qū)縣機關等錄用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職位及人員逾七成。
事實上,不少單位在招考公務員的時候,明確要求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是有自己的“小九九”。因為之前有的部門規(guī)定,如果沒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歷,新招入的公務員,必須到基層鍛煉半年到一年。這對于人手緊張的單位來說,是件麻煩事。而且這樣的基層鍛煉,常常效果不佳,一方面時間往往會打折扣;另一方面單位往往會調回新招入的公務員救急,基層單位自然不敢不放,導致一些比較長期、系統(tǒng)的工作不能交給新公務員操作,這是質的不高。
另外,在公務員體系內的基層鍛煉,肯定能積累一些同市級機關、區(qū)縣機關不一樣的基礎經驗,但這畢竟都是“窗口”里邊的經驗,對于公務員來說,在“窗口”外邊的、作為普通市民的經驗更加重要,公務員還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
二是在報名方式上,采取先職位報名后考試的方式,同往年筆試合格后再進行職位報名的方式有所差別,可以說是向國家公務員的報考方式看齊。這樣的改革,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減少報考人員盲目報考的可能性。不利的一面是,報考什么樣的職位其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綜合崗位,特別是市級機關、區(qū)縣機關綜合崗位,工作差異很大。更重要的是,往年筆試合格后再進行職位報名,可以減少一個崗位有幾千人報考的壯觀場面,也避免出現(xiàn)使用他人身份證報考熱門崗位,希望用大量的報考人數(shù)嚇退競爭者的伎倆。
另外,原來上海公務員招考采取一次筆試、兩輪面試的政策,第一輪的崗位筆試、面試之后,招錄一批公務員,如果出現(xiàn)部分單位沒有招錄滿額,可以公布第二批崗位,讓通過筆試但未被錄取的報考人員,有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一直以為,原本上海公務員筆試合格后再進行職位報名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
事實上,國家和上海公務員考試報名采取的方法,同高考的模式是顛倒的。不過高考畢竟是選拔考試,學校、專業(yè)事實上有高低之分,但公務員考試是另一類的選拔考試,并且理論上說職位并沒有高低之分,上海的陽光工資政策也使部門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減少,沒有必要采取先報名后考試的方式,畢竟招考公務員是選合適的人、合格的人,并不是選“牛人”。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希望有關方面在今年公務員招錄完成之后能進行總結,如果發(fā)現(xiàn)原來的模式更好,不妨再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