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助理醫(yī)師醫(yī)學微生物學資料: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14-07-15
一、標本的采集與送檢(principle of collection specimen)
1、采集急性期標本
2 、污染標本應用抗生素抑制標本中細菌或真菌的生長
3 、低溫保存,快速送檢
4、 血清學實驗檢查抗體(雙分血清)
二、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一)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
• 動物接種 選擇易感動物及接種部位,觀察發(fā)病情況
• 雞胚培養(yǎng) 不同病毒選擇不同接種部位(絨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黃囊),分離流感病毒最常用。
• 細胞培養(yǎng):分離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1)原代細胞—來源于動物、雞胚、人胚組織細胞,對多種病毒敏感,但只能傳2-3代。
(2)二倍體細胞—在體外分裂50-100代后仍保持2倍體染色體數(shù)目的單層細胞。
(3)傳代細胞—能在體外無限傳代的細胞多由癌細胞或二倍體細胞突變而來。
病毒在培養(yǎng)細胞中增殖的指標:
• 細胞病變效應(CPE):即某些病毒在細胞內增殖引起的特有的細胞病變(細胞變圓、聚集、壞死、脫落等)
• 紅細胞吸附
• 干擾現(xiàn)象
• 細胞代謝改變(pH)
(二)病毒的鑒定
核酸類型、理化性狀、形態(tài)、血清學鑒定、基因測序和生物對比。
(三)病毒的數(shù)量與感染性測定
1.50%組織細胞感染量
2.紅細胞凝集試驗
3.空斑形成試驗
三、病毒的血清學診斷
用已知病毒抗原檢測病人血清中相應抗體以診斷病毒性疾病(中和實驗、補體結合實驗、血凝抑制實驗、凝膠免疫擴散等)。
四、病毒的快速診斷
(一) 形態(tài)學
電鏡和免疫電鏡——直接觀察病毒
光鏡—— 大病毒 和包涵體
(二)檢測病毒蛋白抗原
用已知特異性抗體直接檢測病毒蛋白抗原(簡便、敏感、特異)
常用方法:免疫熒光技術(IF)
固相放射免疫測定(SPRIT)
酶免疫技術(EIA)等。
(三) 檢測病毒特異性IgM抗體
檢測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可診斷急性感染或證明病毒復制。
(四)檢測病毒的核酸
1 核酸雜交
– 斑點雜交(dot hybridization)
– 原位雜交(in site hybridization)
– DNA印跡雜交(Southern blot)
– RNA印跡雜交 (northern blot)
2 核酸擴增
– 聚合酶鏈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DNA)
– 連接酶鏈反應(ligase chain reaction,LCR)
– 反轉錄PCR(Reverse transcrptase PCR,RT—PCR (RNA)
3 基因芯片技術(gene c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