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2012年中學心理學知識要點第八章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2-01-27 15:44:04
第八章 學習動機
要點:
---動機的內涵 分類的含義(性質分生理性 社會性;來源分外在 內在)
---動機結構:內因=需要與驅力,外因=期待與誘因(正負)
---學習動機的結構:學習需要與驅力,學習期待與誘因(積極 消極)
---學習動機的分類:遠近和作用分……,來源分……,內容社會意義分……
---行為主義動機強化理論:一切行為是S-R,刺激與反應間沒有中介變量,行為動力在外部
---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
---成就動機理論:默里提出。阿特金森提出動機模型=追求成功的兩種傾向(力求成功,避免失。;過于困難或容易的任務都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Ms>Mf T為正值且Ps=0.5時動機強度最大,Ms
---動機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提出,強化有: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期待分為=結果期待(推測行為結果),效能期待(是否有能力,確信有能力會產生自我效能感,它是完成任務的中介機制)注意用其分析實例(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勝利和情緒狀態(tài))
---動機的歸因理論:海德最早。羅特的控制點理論劃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韋納的六因素=要理解
---自我價值理論:科溫頓認為自我價值是個體的基本需要,即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認為學生包自我價值等同于成功的能力,因此對學習的失敗喜歡用低努力來解釋,以維護自我價值。
簡答或論述: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動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決定學習活動的唯一條件;動機與效果并非總是一致,以行為為中介的間接影響;動機過強過弱都導致學習效率降低,中等動機喚起最佳動機水平具有最佳效果。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試論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勵:培養(yǎng)=利用動機與效果的互動,利用直接發(fā)生途徑與間接轉化條件;激發(fā)=問題啟發(fā)教,作業(yè)控動機,反饋評獎懲,歸因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