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心理學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嚴格控制是實驗法的主要特點。
2.A【解析】在操作性條件反射中,無關刺激最為重要,關系著整個實驗的成功與否。無關刺激是指在條件反射之前就能引發(fā)預期的反應。
3.A【解析】從一個方面而聯(lián)想到其他多個方面,屬于縱向遷移。
4.C【解析】格式塔學派的代表認為,苛勒最早提出了學習頓悟說。他認為學習就是知覺的重新組織,這種知覺經驗變化的過程就是突然的頓悟。
5.A【解析】計算屬于左腦優(yōu)勢。
6.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教師注意力特征的主要表現(xiàn)。
7.C【解析】最初的教育心理學依附于普通心理學,因此,其著作內容以普通心理學的原理闡釋實際的教育問題。
8.C【解析】通過意義編碼,信息得以儲存在長時記憶中。
9.B【解析】后學材料對先學知識記憶與保持的干擾叫后攝干擾,先學知識對后學材料的干擾叫前攝干擾。
10.C【解析】創(chuàng)造性是解決問題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
11.D【解析】只有在應用的條件下,技能才可能形成。
12.A【解析】丹瑟洛將學習策略分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又稱輔助性策略)。
13.C【解析】移情的動機因素是親社會價值取向。
14.B【解析】精神疾病和心理異常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治療屬于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二級水平;未發(fā)現(xiàn)疾病或異常之前,做好防患工作屬于一級水平。
15.A【解析】選擇教育決策的自覺性是教師意志品質的表現(xiàn)之一。
二、多項選擇題
16.ABCDE【解析】這五個方面都是二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差異。
17.AC【解析】根據奧蘇貝爾的理論,先行組織者可以分為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
18.ABC【解析】接納者、處理者和加工者是紐厄爾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的主要構成部分。
19.ACDE【解析】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方式構成了品德。
20.AB【解析】群體具有評價性和導向性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