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必須向所有人開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全民" />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選擇題: 1. 教育必須向所有人開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且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全民化。 2. 終生教育的倡導者是保羅.朗格朗。 3. 我國古代第一個突破“學在官府”,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是孔子。 4. 教育科學從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的體系中分離出來,開創(chuàng)教育科學獨立化新時代的標志著作是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5. 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他與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針鋒相對,主張“學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動中心”的“三思想”。 6. 被稱為“科學教育學奠基人”,也被看做是傳統(tǒng)教育的代表的是赫爾巴特。 7.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編寫的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是凱洛夫的《教育學》。 8. “有教無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因材施教”都屬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填空題: 1.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2. 廣義教育: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3. 狹義教育:以影響人的身心教育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 4. 學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和個體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的社會活動。 5.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 6. 構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7. 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xiàn)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的學校產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施教機構有“庠”、“序”、“校”、“學”等。 8. 我國古代學校的教育內容“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四書”是《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 9. 西歐教會學校的教育內容“三科”即文法、修辭、辯證法,“四學”即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合稱“七藝”。 10.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學記》中提出來的教育原則,它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專著。 11. 在西方,蘇格拉底提出的產婆術成為西方啟發(fā)式教學的淵源。 12. 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被稱為西方古代第一部教育專著。 13. 教育的多元化具體表現(xiàn)為方法論上的多元化和研究領域的多元化。 14.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曾經于1776—1777年冬季學期和1780年夏季學期兩次在柯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使教育學首次步入大學的講壇。 簡答題: 1. 教育起源理論及代表人物。 答:生物起源論 代表人物:法國的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和英國的教育家沛西.能 心理起源論 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孟祿 勞動起源論 代表人物:恩格斯 2. 教育的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 答(一)原始社會的教育 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中最初的社會形態(tài)。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1.教育還未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2.受教育機會均等。3.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極為簡單。(二)古代社會的教育 古代社會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種社會形態(tài)。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1.出現(xiàn)了古代學校。2.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3.鮮明的階級性與嚴格的等級性。(三)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 現(xiàn)代社會教育包括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1.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個人正由理想走向現(xiàn)實。2.教育與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3.教育民主化向縱深發(fā)展。4.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攜手并進。5.由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發(fā)展。 3. 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答:1.教育全民化2.教育國際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個性化5.教育信息化 4. 教育學的發(fā)展階段。 答:1.教育科學的萌芽期2.獨立形態(tài)教育科學的產生期3.教育科學的科學化時期4. 教育科學的多元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