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一種____ 的教學技術。 A、強調直觀教學 B、強調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適當知識聯(lián)系 C、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D、引導學生的發(fā)現行為 【 】 2、按照自我意識發(fā)展理論,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齡是____ A、7歲 B、3歲 C、12歲 D、18歲 【 】 3、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心理學家是____ A、維果斯基 B、布魯納 C、加涅 D、桑代克 【 】 4、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行為和____ A、道德素質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養(yǎng) D、道德學習 【 】 5、選擇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是____ A、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結果的類型 B、教學媒體 C、教師的愛好 D、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 】 6、按照學習遷移內容的抽樣與概括化水平進行的劃分,可以分為____ A、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B、正遷移與橫向遷移 C、普通與特殊遷移 D、順向與逆向遷移 【 】 7、奧蘇伯爾提出的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是____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同化說 D、動機說 【 】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階段論的第三個階段是____ A、認知階段 B、聯(lián)結階段 C、評價階段 D、自動化階段 【 】 9、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歷的第二階段是____ A、依從 B、接受 C、認同 D、內化 【 】 10、學習效率和動機水平之間存在____ A、線性關系 B、U型關系 C、倒U型關系 D、平行關系 【 】 11、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____ A、學生 B、人和動物 C、動物 D、兒童 【 】 12、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于學習的現象是____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 】 13、"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所說的是____ A、創(chuàng)造性 B、學習遷移 C、發(fā)現教學法 D、學會學習 【 】 14、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教學促進智力發(fā)展的最佳途徑是____ A、發(fā)展認知結構說 B、習得知識 C、培養(yǎng)認知過程品質說 D、認識發(fā)生論 【 】 15、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得行為,最合適得安排應該是____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yè) B、規(guī)定每周看電視得適當時間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為 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后才能看電視 【 】 16、在學與教的過程中,要有效傳遞的主要信息是____ A、教學過程 B、教學手段 C、教學內容 D、教學媒體 【 】 17、教育心理學初創(chuàng)時期的時間大致為____ A、19世紀20年代以前 B、19世紀80年代 C、 20世紀20年代以前 D、20世紀80年代 【 】 18、教育心理學的誕生之年是____ A、1903年 B 、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 】 19、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____ A、 華生 B、 桑代克 C、 布魯納 D、 加涅 【 】 20、1924年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