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斯金納認為在刺激---反應聯(lián)結的建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強化
B.頓悟
C.反饋
D.評價
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3.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4—5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 )
A.勤奮感
B.自主感
C.主動感
D.親密感
4.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體討論的過程.經(jīng)常注意人的行為有無越軌的領導風格屬于( )
A.參與式領導
B.監(jiān)督式領導
C.民主式領導
D.放縱式領導
5.個體表現(xiàn)出的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以及堅韌性等方面的特征屬于性格的( )
A.意志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認知特征
6.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 )
A.頓悟說
B.聯(lián)結說
C.認知說
D.結構說
7.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yè)成就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這是( )
A.附屬內驅力
B.認知內驅力
C.交往內驅力
D.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8.提出成敗歸因理論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維納
B.斯金納
C.班社拉
D.布魯納
9.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的理論是( )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動機說
D.調節(jié)說
10.運用斯坦福—比納量表對一個8歲兒童進行智力測試,測量結果其智力年齡為l0歲.那么其智商則為( )
A.80
B.100
C.120
D.125
11.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觀點的是教育心理學家( )
A.奧蘇伯爾
B.加涅
C.布魯納
D.桑代克
12.根據(jù)奧蘇貝爾的觀點,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的學習屬于( )
A.代表學習
B.機械學習
C.命題學習
D.概念學習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這就是( )
A.舉例
B.變式
C.比較
D.歸納
14.皮亞杰認為2—5歲幼兒在游戲中只有個人獨立活動,沒有合作,也沒有規(guī)則,他們道德發(fā)展處于( )
A.自我中心階段
B.權威階段
C.公正階段
D.守恒階段
15.關于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關系的正確陳述是( )
A.高智力者其創(chuàng)造性也高
B.高創(chuàng)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創(chuàng)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
D.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是獨立的
16.學習活動過程中做網(wǎng)絡結構圖是一種常用的(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7.一般認為,智力落后兒童的智商通常低于( )
A.40
B.50
C.70
D.90
18.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過程,稱之為(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強化學習
19.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是以下哪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
A.維果茨基
B.加里培林
C.奧蘇伯爾
D.阿特金森
20.福勒和布朗認為,最關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的教師處于教師成長的(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自我階段
D.關注情境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