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度 B. 效度 " />
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選擇練習題及答案9
1.一個測驗經(jīng)過多次測量所得的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成為測驗的 A. 信度 B. 效度 C. 區(qū)分度 D. 難度 ( A) 2.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為 A. 教學程序 B. 教學步驟 C. 教學組織形式 D. 教學階段 ( C) 3.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多采用 A. 分組教學 B. 個別教學 C. 道爾頓制 D. 班級上課制 ( B) 4.最早在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闡述的教育家是 A. 斯賓塞 B. 盧梭 C. 洛克 D. 夸美紐斯 ( D) 5.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 ( C) 6.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fā)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guī)格要求,稱為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則 C. 德育規(guī)律 D. 德育目標 ( D) 7.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 A. 基礎 B. 途徑 C. 出發(fā)點 D. 重要環(huán)節(jié) ( C) 8.德育目標確定了培養(yǎng)人的總體規(guī)格和要求,但必須落實到 A. 德育內容上 B. 德育規(guī)律上 C. 德育原則上 D. 德育方法上 ( A) 9.德育過程中不同質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稱為德育過程的 A. 內容 B. 層次 C. 結構 D. 方法 ( C) 10.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礎性的要素是 A. 知 B. 情 C. 意 D. 行 ( A) 11.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是 A. 道德認識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為 ( D) 12.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的 A. 關鍵 B. 基礎 C. 內容 D. 途徑 ( B) 13.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德育的 A. 疏導原則 B. 因材施教原則 C. 導向性原則 D. 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 C) 14.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 方法 B. 手段 C. 內容 D. 途徑 ( D) 15.實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徑是 A. 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 課外校外活動 C. 勞動 D. 共青團活動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