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論述練習題及答案6
1、 制約學生群體促進或阻礙個體的因素學生群體對個體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產生阻礙作用,取決于四個因素:
1、活動的難易;
2、競賽動機的激發(fā);
3、被他人評價的意識;
4、注意的干擾。
2、 群體凝聚力的培養(yǎng)
首先,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
其次要幫助課堂的所有的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形成認同感。
再次,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感自豪,形成歸屬感。
最后,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guī)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3、 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較多的監(jiān)督與指導。例如小學生入學時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而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人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4、 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的影響
1、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往往會投身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生間產 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于擔憂的反應傾向。只有當教師焦慮適中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5、 課堂氣氛的三種類型
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1、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而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tǒng)一。
2、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特征。
3、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